匡国济时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匡正国家,挽救时局。
出处《隋书·帝纪第一·高祖上》:“匡国济时,除凶拨乱。”唐·李翱《卓异记·三十二年居相位》:“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,属隋室丧乱,未尝不慨然相顾,有匡国济时之心。”
例子[郑相国] 匡国济时,终始一致,文经武纬,何谢古人!唐·康骈《剧谈录·凤翔府举兵》
基础信息
拼音kuāng guó jì shí
注音ㄎㄨㄤ ㄍㄨㄛˊ ㄐ一ˋ ㄕˊ
繁体匡國濟時
感情匡国济时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挽救时局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抽薪止沸(意思解释)
- 俯拾即是(意思解释)
- 强中自有强中手(意思解释)
- 一轨同风(意思解释)
- 发综指示(意思解释)
- 想望丰采(意思解释)
- 挥霍无度(意思解释)
- 百战百胜(意思解释)
- 营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东扶西倒(意思解释)
- 倦鸟知还(意思解释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释)
- 骨肉之亲(意思解释)
- 铁树开花(意思解释)
- 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(意思解释)
- 叽叽喳喳(意思解释)
- 事与愿违(意思解释)
- 一条龙(意思解释)
- 离奇古怪(意思解释)
- 安身立命(意思解释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释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释)
- 前赴后继(意思解释)
- 出师不利(意思解释)
- 壮心不已(意思解释)
- 举足轻重(意思解释)
- 在此存照(意思解释)
- 流风馀俗(意思解释)
※ 匡国济时的意思解释、匡国济时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披肝沥胆 | 披:披露;沥:滴下。露出肝脏;滴出胆汁。比喻真心对待;倾吐心里话。也形容十分忠诚。 |
囊萤映雪 |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,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。后形容刻苦攻读。 |
令人神往 | 令:使得;神往:心里向往憧憬。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、羡慕。 |
枝对叶比 | 枝叶相对并列。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。 |
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劳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
铺天盖地 | 铺:把东西散开;盖:笼罩;遮蔽。遮住天;盖住地。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。来势猛烈。也作“遮天盖地”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进道若退 |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。 |
语短情长 | 语言简短,情意深长。 |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;御:抵御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一致对外。 |
目无全牛 |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牵肠挂肚 |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似曾相识 | 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
慌不择路 |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|
可有可无 |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。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。 |
过甚其词 | 话说得太过分;与实际不相符。 |
纷红骇绿 | 纷:纷披;红:指红花;骇:散乱;绿:指绿叶。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。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。 |
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 |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,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。 |
流风馀俗 | 遗留的风气、习俗。 |
牛衣对泣 | 睡在牛衣里,相对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。 |
息兵罢战 | 兵:打仗。停止或结束战争。 |
持之以恒 | 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 |
入文出武 |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,入朝为文臣,出朝为将帅。 |
异军突起 | 异军:另外一支军队。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。 |
神魂颠倒 | 神魂:精神。精神恍惚;颠三倒四;失去常态。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;以致心神不定;失去常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