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求诸己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诸;之于的合音;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。
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例子君子之遇艰阻,必反求诸己,而益自修。(《二程全书 伊川易品三》)
基础信息
拼音fǎn qiú zhū jǐ
注音ㄈㄢˇ ㄑ一ㄡˊ ㄓㄨ ㄐ一ˇ
繁体反裘諸己
正音“诸”,不能读作“zhě”。
感情反求诸己是褒义词。
用法动宾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辨形“己”,不能写作“已”。
近义词闭门思过、严于律己、反躬自省、反躬自问
反义词苛求于人
英语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见风是雨(意思解释)
- 八斗之才(意思解释)
- 惜指失掌(意思解释)
- 学而时习之(意思解释)
- 饿虎吞羊(意思解释)
- 成竹在胸(意思解释)
- 知其不可而为之(意思解释)
- 花拳绣腿(意思解释)
- 进道若退(意思解释)
- 一场空(意思解释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释)
- 常年累月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黑不溜秋(意思解释)
- 粗制滥造(意思解释)
- 生拉硬扯(意思解释)
- 室迩人遥(意思解释)
- 东施效颦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热气腾腾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随(意思解释)
- 福善祸淫(意思解释)
- 忘乎所以(意思解释)
- 穷愁潦倒(意思解释)
- 慢条斯理(意思解释)
- 跃跃欲试(意思解释)
- 拆东墙补西墙(意思解释)
- 神经过敏(意思解释)
※ 反求诸己的意思解释、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是非口舌 |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。 |
死要面子 |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。 |
一文不名 | 一文钱都没有(名:占有)。形容非常贫困。 |
十全大补 | 药名。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。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。 |
万里长城 | 指我国长城。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。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吴头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时是吴、楚两国交界的地方,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,楚地长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衔接。 |
茕茕孑立 | 孤独无依的样子。 |
心旷神怡 | 心境开阔;精神愉快。旷:空阔;怡:愉快。 |
羽旄之美 |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。 |
春光明媚 | 明媚:鲜艳可爱;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。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 |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,都信心十足,毫不动摇。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”。 |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 |
取之不尽 | 拿不尽。形容极其丰富。 |
汲汲顾影 | 惶惶然自顾其影,孤苦失望的样子。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 |
薪尽火灭 | 薪:柴火。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。 |
为虎作伥 |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 |
轰轰烈烈 | 轰轰:像声词;形容巨大声响;烈烈:火焰盛燃的样子。形容声势浩大;气势雄伟。 |
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 | 缘:缘分。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,也会相聚在一起。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,也聚不到一块。 |
致知格物 | 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。 |
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 | 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 |
背义忘恩 | 指背弃道义,忘却恩德。同“背恩忘义”。 |
解甲归田 | 解:脱下;甲:铠甲。脱掉军装;回家种地。 |
来因去果 | 指事情的来龙去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