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足而三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
出处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崔秀才》:“内则一妻一女一子,鼎足而三焉。”
例子老头儿在席上,看着安老夫妻的这个佳儿,这双佳妇,鼎足而三,未免因羡生感,因感生叹。(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二回)
基础信息
拼音dǐng zú ér sān
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ㄦˊ ㄙㄢ
感情鼎足而三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三分天下。
近义词鼎足而立
英语(of three rival powers)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cauldron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死脑瓜骨(意思解释)
- 明若观火(意思解释)
- 零光片羽(意思解释)
- 南辕北辙(意思解释)
- 如臂使指(意思解释)
- 秣马厉兵(意思解释)
- 拂袖而去(意思解释)
- 群龙无首(意思解释)
- 喜新厌旧(意思解释)
- 同心合力(意思解释)
- 冠绝一时(意思解释)
- 一场空(意思解释)
- 俭以养德(意思解释)
- 骨肉之亲(意思解释)
- 饭囊酒瓮(意思解释)
- 死对头(意思解释)
- 兴高采烈(意思解释)
- 举世无敌(意思解释)
- 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(意思解释)
- 金口木舌(意思解释)
- 坐以待毙(意思解释)
- 千真万确(意思解释)
- 一刹那(意思解释)
- 荡然无余(意思解释)
- 无计可施(意思解释)
- 材优干济(意思解释)
- 识时务者为俊杰(意思解释)
- 大起大落(意思解释)
※ 鼎足而三的意思解释、鼎足而三是什么意思由词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歌功颂德 | 颂扬功绩和德行。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。功:功绩。德:德行。 |
低声下气 |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。 |
床上安床 | 比喻不必要的重叠。 |
艺高人胆大 |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。 |
自怨自艾 |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现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 |
背腹受敌 |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 |
门当户对 | 门、户: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;当:相称;对:合适;对等。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;适宜通婚结亲。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;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。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,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动刀枪。泛指内部相争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。 |
三长两短 |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;现多指死亡。 |
薄暮冥冥 | 薄暮:傍晚;太阳落山的时候;冥冥:天地昏暗。傍晚时天色昏暗。 |
成竹在胸 | 成竹:现成完整的竹子。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。 |
闭关自守 | 守:防守。封闭关口;并加以防守;不跟外界往来。也比喻因循守旧;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。 |
东扶西倒 | 从这边扶起,却又倒向那边。比喻顾此失彼。也形容坏习气太多,纠正了这一点,那一点又冒头了。 |
藏形匿影 | 藏、匿:隐藏。隐藏形迹,不露真相。 |
囚首垢面 | 象监狱里的犯人,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。形容不注意清洁、修饰。 |
鬼头鬼脑 | 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本末倒置 | 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。 |
女扮男装 | 女子穿上男装,打扮成男子的模样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纵横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 |
读书种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 |
牛骥同槽 | 见“牛骥同皁”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 | 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足不出门 | 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黄色。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。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。 |